2012年6月14日

主治醫師─Dagne Vildziunaite



妲內 薇芝奈特 
Dagne Vildziunaite

立陶宛紀錄片製片,為歐洲近年來備受期待之新一代製片。
擁有心理學、影視管理及教育學位。 

2007年起擔任“Just a moment”製作公司製片,曾任自由撰稿記者、文化雜誌總監、並參與多項影展職務。2010年起參加EURODOCEX-ORIENTEEAVE等多項的紀錄片工作坊課程。去年受邀擔任2011 DOC DOC工作坊主治醫師。

最新作品為《How We Played The Revolution》及《Father》。





主治醫師─應亮


應亮

中國獨立電影工作者。他出生於上海,在北京和重慶求學後,留在四川生活和拍攝,1999年至今共完成四部長片和十多部短片,包括《背鴨子的男孩》、《另一半》、《好貓》、《我還有話要說》、《慰問》等,曾獲多個國際獎項包括東京Filmex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布里斯班國際電影節費比西國際影評人聯盟獎及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老虎獎等。

他也是一名電影教育工作者和影展策劃人。
2008年起,他擔任重慶民間映畫交流展節目總策劃,在中國各地及倫敦、加的斯等地策劃了近十個巡迴展。 
2009年起,他在北京栗憲庭電影學校擔任主講教師。
2010年起,擔任栗憲庭電影基金的教學總監。

目前,他是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的駐場藝術家,並正剪輯新長片《消失在春天的生命》。

主治醫師─李嘉雯

李嘉雯
Diana Chiawen Lee

台裔紐約製片,紐約新學院大學媒體研究碩士,現為紀錄片獨立製片,並兼職翻譯工作。
曾於美國Women Make Movies公司及Arts Engine擔任節目經理,並於2002~2006年間,擔任紐約亞美國際影展的影展策展人。
2009年人權觀察協會國際影展製作人。
 
曾製作紀錄片《Between Sky and Water》,探討柬埔寨建築發展史,目前正在製作的紀錄片有:《Code Red: China’s Cyber Civil War》(入選2010CCDF)以及《Wa State, A Forsaken People》(入選2012釜山AND)

主治醫師─王派彰


王派彰

原本學習繪畫,隨後赴巴黎學習電影與藝術理論。 

1999年參與創立「影像運動電影協會」,策劃實驗電影與另類影片節目。曾任2004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策展人。2005年至2009年間,擔任國民戲院影展策展人。

目前任職於公共電視紀錄片平台

主治醫師─小野


小野

本名李遠,原本學的是分子生物,曾任國立陽明大學及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助教。就讀師大生物系時開始創作,出版「蛹之生」、「試管蜘蛛」等書,成為七十年代的暢銷作家。後來工作橫跨不同的傳播媒體,如電影、電視、廣告、文學和教育。

擔任過中央電影公司製片企劃部副理兼企劃組長、台視節目部經理、華視公共化後第一任總經理、臺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台北電影節創始第一、二屆主席、天下雜誌《尋找台灣生命力》紀錄片之編劇、2010第七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初選委員等職

他的文學作品及電影劇本創作超過一百部,對於青少年及兒童的成長及教育特別感興趣。得過聯合報小說比賽首獎、英國國家編劇獎、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電影金馬獎最佳編劇獎。小野童話得過金鼎獎最佳著作獎、中國時報年度最佳童書獎,並被德國國際青年圖書館列入向全世界推薦優良兒童讀物(White Ravens 1993-- 1994)。

2012年6月4日

2012DOC DOC 說明會側記

 
2012第三屆紀錄片健檢工作坊(DOCumentary DOCtor Workshop,簡稱DOC DOC),6月2日與第三屆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CCDF)舉辦聯合說明會,說明會邀請第二屆DOC DOC學長─章大中導演,分享參與工作坊的經驗。

章大中導演,去年是由CCDF推薦進入DOC DOC工作坊的企劃團隊,在此之前他完全不清楚DOC DOC是什麼?在拍片空檔接了CCDF工作人員的電話,在一頭霧水之下,進入DOC DOC工作坊。

相較於CCDF要求精準無誤與專業度,時時刻刻焦慮影片片花的不足;大中導演認為DOC DOC像是溫馨的小家庭,在不大的空間內,大家圍個圈,針對文字企劃案與片花,給予建議,並且藉由國內外主治醫師群,看待影片的角度不同,針對影片討論出是否有更適合影片發展的方向。

「非常慶幸自己先參加過DOC DOC,因此後來參加CCDF,可以少一點"折磨"!」大中導演逗趣地說。